您的位置:安太月子中心 > 月子资讯 > 新生儿 > 混合喂养及辅食 >
一定要看:盘点宝宝辅食的六个误区!
2018-12-16 09:10 人气:
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,耽误了长身体。

的确,生命早期前 1000 天,尤其是出生头两岁,孩子的营养状况,对免疫力、智力和生长发育情况等,起着决定性作用。
可在这个关键期,很多家庭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,会不断踩坑。
为大家盘点了 六 个中国家庭最常见的喂养误区,如果你正在这样做,赶紧改。
误区一:辅食主要就是面条、粥等谷物
辅食添加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让宝宝吃饱,也是为了让宝宝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,更是为了让宝宝能品尝到更多品种的食物,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营养。
稀饭、面条、米饭等谷物食品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。如果只有碳水化合物,宝宝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足。肉、菜、水果等,都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东西,会让宝宝更高高、更壮壮。
误区二:要营养全面,辅食混在一起做
添加辅食时,建议一种一种的添加,因为宝宝可能会对某种新食物过敏,这样有助于排查过敏原。而且,就算宝宝适应辅食,因为不同的食物可能因为加热时间、加工方式不同,一起食用也可能会造成宝宝的消化不良或者身体不适。
另外,太多种类食物的混合,味道也会变样,不利于宝宝发现每种食物的特有味道,甚至容易引起厌食和偏食。
误区三:辅食加盐有味道,还能长力气
1岁宝宝的辅食主要以清淡为主,应尽可能少放糖,不放盐、不加调味品,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。
事实上,第一,宝宝的味觉比大人要宽广,不要把你的味觉习惯强加给宝宝;第二,食物中的钠已满足宝宝的需要;第三,宝宝的味觉习惯正处于发育中,对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,加调味品还容易造成宝宝挑食或厌食。
1岁以内的宝宝的食物中不用添加食盐,还应少糖、少油。我国城市居民高血压高发与食盐的高摄入量有关,应从婴儿期开始控制和降低盐的摄入量,对预防成年后高血压有重要意义。
误区四:宝宝不能嚼东西,辅食越碎越好
很多家长觉得,孩子没有长牙就不会咀嚼,从而一味地给宝宝吃流食和软食,这样反而耽误了孩子。
咀嚼训练应当从辅食添加期就开始。
用牙齿或牙床练习磨碎食物,不仅可以让宝宝的面部和口腔肌肉更灵活,充分的咀嚼也有利于乳牙的发育,能让牙齿萌出更整齐,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大有助益。
误区五:将蛋黄作辅食首选
从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结果来看,引入食物是有一定的顺序,但妈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犯这个错误,而这又是导致辅食添加困难的重要原因。很多家长喜欢将蛋黄作为宝宝辅食的首选食物。事实上,宝宝的首选辅食则是米粉。
误区六:先吃辅食,辅食吃饱了再喝奶
很多新手爸妈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搞混喂辅食与喂奶的顺序。
在给宝宝添辅食的初期阶段,应该先喂一点奶让宝宝垫垫肚子,再给宝宝喂辅食。
因为宝宝饿的时候,只会用最熟悉的方式填饱肚子,那就是喝奶,哪有耐心尝试口感新鲜的辅食呢?
再加上吃辅食比喝奶麻烦多了,得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吃,刚开始尝试辅食的宝宝,不熟悉这种进食方式,就更加不愿意尝试。
记得下次先给孩子喝一些奶,让他不那么饿,然后再让尝试吃辅食,效果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