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安太月子中心 > 月子资讯 > 新生儿 > 母乳喂养 >
母乳性黄疸 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?
2018-12-30 10:56 人气:
母乳是婴儿天然的营养食物,对促进宝宝生长发育、强健体质等都有重要的作用。但有经验的妈妈们都知道,在母乳喂养期间,婴儿很容易会患上一种叫做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疾病。于是,妈妈们就比较纠结,到底要不要停止母乳?

出现母乳性黄疸,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?
奶粉喂养的宝宝,黄疸大部分在出生两周内消退。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退的会比较慢,一般在宝宝生后7天左右出现,持续时间有的三周,有的三四个月,可以自然消退。
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黄疸持续不退或者减退后又加重,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,血清胆红素下降50%,则可确定诊断。
但是,出现母乳性黄疸,一般来说不必停止母乳喂养。
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,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,也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只要宝宝生长正常,进食正常,喂奶期间黄疸没有加重,就不用刻意停止喂哺母乳。
什么情况下需停母乳?
当血清胆红素>14mg/dl时,可暂停母乳3天,黄疸消退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。胆红素下降≥50%时若再用母乳喂养,黄疸不一定加重,即便是出现也不会达到原有的程度。
暂停母乳期间,妈妈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储存起来,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,黄疸减轻后继续母乳喂养。
一般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,但血清胆红素>17mg/dl才考虑光疗。
喂葡萄糖水、抹鸡蛋清、中药茵陈煮水喝、黄连黄柏黄芩加铜煮水喝……各地民间退黄偏方真是五花八门,让人瞠目结舌。这些偏方非但不能帮助宝宝,反而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害。新生儿黄疸非常常见,宝妈们要科学对待哦!